會議主題:《現象學與人文精神的開展–從理論與實務來看》

會議緣起與宗旨

  在因經濟發展與科技化導致諸多價值變遷的現代社會,人文的地位有重新被提振的跡象。目前在台灣也已成立多所人文中心或研究機構,但對之更加迫切需求的呼籲仍然不絕於耳。這種現象實呈現於整個華人世界,以及華人以外的世界。今正逢人文中心林立的時刻,我們更要勇於面對在哲學史上一再被提出的問題:「人文究是何物?」

  在西方哲學史上,「現象學」也曾經從勇於面對這個問題應運而生:狄爾泰之區分人文學與自然科學的治學方法,未嘗不影響到胡塞爾以更徹底的現象學方法來檢討各個領域的科學是如何建立的。德文的「人文學」原字為Geisteswissenschaft,字面譯為「精神科學」,但這裡的精神實指人格或位格,故人文學關係著眾人格所形構成的社群,包含了文化、文學、歷史、政治、社會等等學門,這在狄爾泰所承繼的黑格爾傳統屬於從宗教神聖性所世俗化的客觀精神。由此來看,一方面,胡塞爾所開啟的現象學運動,包括海德格、高達美等再繼續發展出的詮釋現象學,對於人文學的理解實有頗深厚的淵源與義涵,但其間也容有理解上的差異性。另一方面,現象學的方法與內涵從其發展之始,即不只是寓於純理論的哲學思辨裡,反而更與實務的學門共生共存著。

  作為現象學運動中的理論與實務參與者,實有責任從自己所學的角度去思索與回應「人文究是何物?」的問題,去對人文學是何義發聲,對人文精神的開展盡一份力量!我們竭誠歡迎海內外華人學者提供論文,參與此會議。

會議子題: ( 暫訂以供參考 )

1. 一般或特定現象學家對於人文、人文學或人文精神的理解

2. 現象學之理論與實務諸課題與人文學或人文精神的開展

3. 現象學之人文義涵在華人世界中的影響或轉化

4 . 其他相關於會議主題者

會議進行方式: ( 暫訂 )

1.分別從理論 ( 第一天議程 ) 與實務 ( 第二天議程 ) 之不同觀點進行論文發表。

2.將設置參與學員的工作坊,進行分組討論,及會後的心得報告與綜合座談。